1995年,马健站在了进入NBA的门槛上。
洛杉矶快船为他打开试训大门,那是他距离NBA最近的时刻。当时他26岁,在美国拼搏了三年。然而,遗憾的是,NBA的节奏和门槛,让他最终功亏一篑。
“就差那么一点。”这句话成了马健口中最频繁的自我总结。
回国后,他抛弃球场,拥抱了解说工作。
2024年,他曾公开指出姚明推动的篮球改革“尚未到位”,并劝告张子宇不要急于参加国家队比赛。这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猛烈批评他不解时务,也有人称颂他是“仍坚持说真话的老将”。
尽管篮球生涯并未画上完美句号,但马健的人生经历却是如此多姿多彩。
除了解说工作外,他还创办了篮球培训学校,亲自教导孩子们篮球技术。有时他在球场上汗流浃背,有时会突然客串电影中的“硬汉”角色,演技惟妙惟肖。
他的感情生活更是如电影般精彩。
在美国,他与日本姑娘高桥美子相遇,二人从恋爱到结婚生子,感情一直稳固。有人谴责他“娶了个日本媳妇”,指责他不爱国;而他只是淡定地回应:“回家的是我,篮球属于国家。”
妻子的家人在拉斯维加斯为他购置了一处住房,并在他困顿时给予了经济支持。三个孩子的出生,使曾经的“篮球狂人”成为了和睦的家庭男人。去年,他在网络上分享了全家一起健身的照片,连六块腹肌都比他打球时更加清晰。
他或许没有成为像姚明那样的篮球巨星,也无法复制王治郅登陆NBA的辉煌。然而在中国篮球最封闭保守的时代,他奋力拼搏,为后来者开启了一道门。他或许不是主流,却带领主流看到了新的视野。
他的狂傲和执拗,对体制挑战,对规则质疑,有时显得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种“格格不入”,提醒着中国篮球:我们不能永远只奉行系统内的“标准答案”。
如今的2025年,他依旧坚持表达自己、保持健身、从事解说工作。他的存在,是中国篮球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也是夹缝中依旧顽强回响的象征。
马健或许不是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但绝对是最难以忘怀的一位传奇。
“篮球之路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用来点燃自己的热情。”——马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