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接过办赛承办重任以来,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高质量积极推进赛事的各项筹备工作。前期我们组建了大赛组委会,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开幕式策划组、竞赛活动组、场地器材组、安全应急组、医疗保障组、后勤交通组、媒体宣传组、市场服务组、志愿者保障组等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大赛各项工作。目前已完成赛事报名、赛程安排、裁判选派等工作,后续相关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三、大赛主要特点
一是办赛标准高、规模大。本次比赛是湖北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也是2025年度湖北省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竞技水平最高的青少年体育盛会。大赛将借鉴世赛、国赛体系和标准,高标准制定技术文件,高质量做好赛事保障。
二是参赛范围广、层次高。本届本次参赛队伍均是经过层层选拔而来,代表了全省各地青少年的顶尖水平。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运动员相互切磋,必将为观众带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竞技盛宴。
三是赛事活动多、形式新。本届大赛将进行“赛、展、演、会”多元融合,全方位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开幕式将以“团结・活力・梦想・传承”为核心理念,创新多元表演形式,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的坚实基础、项目优势与精神传承。黄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在参赛观赛之余,更好地了解黄石、感受黄石魅力,我们将以“跟着赛事游黄石”为主题,同期举办黄石文化展览、民俗表演、旅游推介等活动,并专门为本次赛事参赛人员制定了文旅优惠政策,方便他们到黄石各大景区、商圈观光体验。同时,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现场打卡、线上观看,共同感受竞技体育与黄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独特魅力。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黄石市教育局将在运动会期间,举办体教融合论坛、校园体育特色展演、座谈会,体育老师观摩培训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本次青少年运动会内涵,发挥对校园体育引领促进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大赛组委会将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加强保障,认真做好竞赛筹备和实施工作。
一是注重规范办赛。我们将坚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全面对接国赛和世赛理念和标准,构建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大赛组织工作体系,严格依照竞赛规程和规则操作,确保每场比赛都能让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同时,我们加强与湖北省体育局及各参赛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筹备中遇到的问题,为赛事成功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大力营造浓厚氛围。组委会将遵循大型体育赛事传播规律,统筹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充分报道青运会盛况和积极影响,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达人、体育名人组成宣传矩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立体化宣传报道,生动展现运动员赛场英姿和进取精神,努力营造“赛事引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是确保大赛安全有序。我们将按照“热情、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安全防控体系。组建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为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我们将做实做细安全保障,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大赛安全有序。
上下↓↑
记者现场提问
湖北日报记者提问:
我省首次举办青少年运动会,并把“保供给、育人才、强融合、促消费”作为本届青少年运动会的办会思路,请问省体育局,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湖北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启义
谋划举办湖北省青少年运动会,我们的主要考虑,是想实现“三个之为”:
第一,是顺势之为,顺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之势,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强化之势。此前,针对青少年,省级体育赛事主要有:四年一届的省运会(青少年体育类)、年度比赛、年度社会俱乐部运动会和青少年冬夏令营等。2025年,我们增设了省青少年运动会和省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基本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现代的省级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省青少年运动会,是在年度比赛的基础上集成,采取赛会制,设置奖牌榜、总分榜,将更加有利于彰显促进人才培养的赛事规模效应和赛事杠杆效应。
第二,是改革之为,本届青少年运动会,我们在传统综合性运动会的基础上,作了六个方面的改革:一是简化开幕式、不办闭幕式、注重颁奖仪式;二是安排家长和运动员、教练员一同走上领奖台领奖;三是倡导家长观赛,发放家长观赛证,让家长监督我们的赛事、分享我们的赛事,从而让更多的家长支持孩子投身竞技体育事业;四是强化赛事运营;五是强化商业开发;六是强化文旅融合。
上下↓↑
荆楚网记者提问:
请问黄石市体教融合工作方面有哪些突出亮点?
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孙小江:
黄石市近年来在体教融合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教融合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关注“育人”,塑造青少年完整人格
一是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开展人才共育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全市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小学生“五育并举”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联合市教育部门,积极开展“项目进校园”活动,打造“国球进校园”、“体操进校园”、“轮滑进校园”、“足球进校园”特色品牌。三是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场地条件,利用大冶市、下陆区入选省级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名单的契机,每年向各县(市、区)投入青少年体育项目发展经费平均不少于100万元,在辖区内中小学修建体育馆、攀岩墙、射箭场等运动设施及购置体育器材,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及完整人格塑造提供硬件支持。
二、聚焦“勤练”,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
一是在全市范围内评定市、县两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40所,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布局市队校办项目,强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兼顾“普及”“提高”双重功能,为我市青少年参与体育项目训练、促进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二是青训网点建设由“点”至“面”,在全市6个县(市、区)布局业余体校,实现业余体校全覆盖。逐步形成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市、区)级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支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为补充的青训网点体系。三是携手湖北师范大学,选派体育学院志愿者,在全市34所学校开展“大学生进校园”“体育支教”系列活动,组织体育赛事、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讲座,进行体育项目普及,受益学生达70000余人次。
三、落实“常赛”,保障青少年掌握运动技能
一是连续5年举办“奔跑吧·少年”黄石市中小学生系列赛事,涵盖田径、足球、篮球等十余种体育项目,吸引全市10万余名青少年参与,获得学生、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二是以赛促练,圆满完成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学生组参赛任务及湖北省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通过组队外出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实现让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三是积极承办各级各类赛事,为选拔优秀体育苗子创造良好条件。
上下↓↑
来源 | 黄石广播电视台
本期编辑 | 曹晓燕 本期审核 | 董瑾瑜
本期终审 | 张 雯 本期监制 | 陆 冰
黄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出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